近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的12个智慧农业气象服务配套设施完成建设,集体“亮相”黔南州12个县市的重点农业园区,为农业园区提供智慧化农业气象服务,提升该州农业特色产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从2022年10月以来,在黔南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安排部署下,黔南州气象局积极会同州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在全州12县市的茶叶、蔬菜、水果、水稻等农特产业园区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自动站项目。该项目包含12个全要素农业气象服务站和4个六要素自动站,由黔南州乡村振兴局投资并实施管理,各县市气象局或乡镇负责项目建设,州气象局和州农业农村局对项目建设和后期服务保障作技术指导。通过环境监测、数据+模型、产品生成、产品发布、专家指导等环节,将农业气象监测、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作物生长模型、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向园区开展闭环式智慧化农业气象服务。
为了确保项目建得起、用得上、服务好,黔南州气象局专门建立了“四个一”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模式。一是在园区建成由农田气象建设设施、无源气象传感器、生长期识别摄像头、平台监控显示大屏和手机应用端等组成的一张气象监测网。二是建立一个农业气象数字化驱动的全新服务产品平台,在园区开展零距离服务。三是建立一套专门的服务清单,对园区农作物开展产前年景气候预测、产中精细化服务和产后气候品质评价认证,促进农产品优质高产、畅销市场。四是专门成立一个农业气象服务专家团队,全程为园区生产开展多方位服务。
负责该项目协调管理的黔南州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农业气象服务工程师高红梅说,一年来,经过项目申报立项、资金落实、站址的选择、招投标的组织、设备的采购和安装、云平台的搭建和项目验收等系列工作的实施,16个自动站已全部投入使用,用户反映也很好。
2023年11月初,我们来到位于黔南州贵定县昌明镇鱼洞山的懿峰茶业有限公司,看见了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的真模样。在云雾缭绕的茶山上,近千亩茶园随着起起伏伏的山峦在浓浓的雨雾中若隐若现,经过了一年春、夏、秋三季茶叶的采收,墨绿色的茶树秩序井然地躺在大山里静静地休养生息,等待来年又一个春暖花开季节的来临。在茶山的一个小平地上,就是农业气象服务站。约2米见方的小围栏里,安装了能监测浅层地面温度、土壤水分、气温、湿度、气压、雨量、风向、风速、光合有效辐射、高清摄像采集等设备,自动站监测的数据会实时传送到数字化驱动的服务产品平台上,利用气象和农业部门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队的研究成果,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制成相关的各类预报产品,最后通过数字显示屏及手机端向园区开展服务。
懿峰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重义说,鱼洞山的茶场有近千亩,风调雨顺的年景,年产值有600余万元。此处的茶叶因海拔高,雨雾天气多,茶叶质量好,一直远销海内外,明、清时期,还定为贡茶。但是去年冬天的干旱,严重影响了今年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他说,茶叶生长最怕霜冻和干旱,有了农业气象服务站,随时可以通过挂装在公司墙壁上的电子显示屏了解茶叶生产的各种预报和应对方法,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会得到提高。(文:林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