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杨群(左一)在与老预报员分析天气
她曾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预报员、全省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她带领铜仁市气象台曾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贵州省气象工作先进集体,她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在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诸多荣誉加身,她却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为家乡气象事业多干一点、干好一点。”她也坦言:“荣誉越多,责任也越大,作为一名基层气象业务人员,我会带着自己的荣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为气象事业继续奋斗。”
她就是贵州铜仁市气象台台长、副研级高级工程师、首席预报员杨群。
选择——成了风雨气象人
2007年,杨群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生涯的第一站便来到湖北省黄冈市气象局从事天气预报工作。为了家乡气象事业的发展,2009年她毅然回到贵州铜仁梵净山区,继续从事天气预测预报工作,一转眼就是十几年。
工作的同时不忘继续学习深造,2016年在职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在这里,她深受老一辈气象人一丝不苟、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精神的影响。每年业务值班和带班均达200次以上,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坚守在一线预报服务岗位上,个人预报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工作中,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时候关注着天气的变化,严格按照“无缝隙式”气象服务方式,指导预报员提前发布预报、预警,尽心尽力地履行着首席预报员的职责。特别是在2014年“6.4”石阡特大暴雨洪灾、2016年“7.3”暴雨 、2018年“7.5”持续暴雨、 2020年“6.29”梵净山东侧特大暴雨洪涝、2021年“6.28-7.3”全市持续性暴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服务中,她认真组织预报员加强天气会商,细致分析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及实时观测资料,准确预报强降雨落区,及时为多部门专家研判会商提供气象决策依据,为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防灾减灾、避险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看到一张张天气图、一份份天气预报,给社会、公众提供了有益参考,一切辛苦都值得了。”杨群知道预报工作的枯燥繁复,但责任在肩,必须承担。工作之余,她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气象台业务平台上,这些都印刻着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的坚守和奋斗。
专注——成了业务领军人
铜仁是一个多山地区,“有雨遍坡流,无雨渴死牛”,尤其是暴雨天气频发,造成泥石流、滑坡、山洪、坍塌等灾害。
为了提高暴雨预报预测能力,了解暴雨、冰雹、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机理,2010--2020年她相继开展《铜仁市暴雨环流特征研究》《铜仁暴雨物理量集合预报模型研究》《梵净山区域强降水短临预报方法研究》《基于EC细网格物理量资料的铜仁暴雨客观预报方法研究》等十多项课题项目的研究。
在开展项目研究的同时,她积极撰写技术论文,先后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发表了《铜仁近40年暴雨气候特征及气候背景差异分析》《2014年7月贵州铜仁一次持续暴雨过程物理机制分析》《梵净山一次局地特大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等十余篇学术论文。
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一项课题又一项课题,经过不断磨砺,孜孜不倦的研究,杨群的气象预报业务迅速提高,多项研究成果先后得到铜仁市气象台、湘西州气象台等单位推广使用,铜仁市气象台的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预报质量逐年提高,目前综合预报质量已处在了全省前茅。
“预报也许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精确,但是预报员可以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杨群常这样与预报员们交谈。就这样,她一步一个脚印,从预报员、台长助理、副台长,再到台长,她逐渐成为了气象台的顶梁柱。
奉献——成了事业传承人
作为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首席预报员,杨群言传身教,经常教导年轻预报员要注重预报经验的积累,认真对待每一次天气过程的“造访”,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而这背后,尽管有无数困难,她也从未放弃追逐梦想。
十多年的预报生涯,杨群参与了许多次重特大暴雨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深切感受到预报岗位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深知当前在预报员队伍中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气象事业需要一代一代传承,需要从业人员的无私奉献。杨群不仅自己工作认真负责,科研业务能力过硬,同时还积极带动和指导气象台年轻同志和区县气象局基层业务人员开展预报服务、项目研究及论文撰写等工作,主动当年轻人的领路人,提升他们的预报服务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素养,使得气象台和区县局年轻同志得到很大进步,业务和科研水平大幅度提高,多人获得职称晋升,并得到提拔。
在工作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杨群,在家庭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照顾家中年迈的老人,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家庭的需要使她总是奔波在工作单位与江口县老家之间,但她总能把工作和家庭都兼顾得有条不紊。
杨群坚信,青春因奋斗而永在。现在,接近不惑之年的她感觉自己青春依旧,她依然在路上,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为国家、党和人民的气象事业发光发热。(李习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