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预警
【公示公告】 中标候选人公示 【公示公告】 铜仁市气象局新业... 【公示公告】 贵州省铜仁市气象... 【公示公告】 2023年铜仁本级及... 【公示公告】 铜仁市安全生产领... 【公示公告】 铜仁本级及玉屏德...
当前位置: 铜仁 > 新闻资讯 > 气象热点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系列报道⑩ 服务海洋强国 风劲帆满向深蓝


来源: 时间:2024-01-31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海洋,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实施海洋强国气象保障行动。

向海图强千帆竞,踏浪而行卷千澜。全国气象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锚定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面向广阔海洋,在筑梦深蓝之路上勇做捕风者、踏浪者,争当开拓者、攀登者。

破浪!构筑海洋防灾减灾坚固屏障

2023年7月20日,中国气象局气象导航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如今,该中心的“一平台一船端一网站”全链条远洋气象导航业务服务系统已投入运营,可根据海域航区未来天气、海况条件和船舶性能特征等,为船舶海洋航行提供气象导航。

这正是气象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一招。

广袤海洋之上,神秘与危险并存,台风、强对流、海雾……面对气象风险,在“向蓝而行”的航道上,一些“靠海而生、伴海成长”地区正不断强化着防灾减灾的安全屏障——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遭受7次连续强降水和3次台风影响,多项降水量指标突破极值。北海市气象部门多次开展“11631”递进式服务,为防汛抗洪救灾提供决策参考。6月7日至12日,铁山港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致灾性暴雨。在接到气象预警信息后,该港区迅速处置堤决口,避免周边的村庄及企业受淹,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与广西拥抱同一片海域的海南,省气象局海洋气象、智能网格预报创新团队研发南海热带低压生成的客观识别技术,实现南海台风提前3天生成预报命中率大于70%、提前5天命中率大于50%、提前7天命中率大于30%。

北斗船载终端可视化气象预警系统 图片来源:海南省气象局

海南省气象部门以渔民需求为导向,研发基于北斗三号短报文的船载终端可视化气象预警系统,实现海上灾害影响预报及热带低压生成趋势预报的图形化直观展示,根据定位自动测量渔船与灾害发生点距离,有效解决产品不够直观、精细、精确等问题。

“基于北斗卫星的气象信息可视化服务,为远洋渔船实时提供直观形象的综合防灾减灾信息,帮助渔民合理规划航线。”海南福港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开具的应用证明,“点赞”海南气象服务。

中国南海台风模式预报系统CMA-TRAMS生成的台风路径预报图 来源: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在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研发的高分辨数值预报系统已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针对2023年第6号台风‘卡努’,我们研发的9公里分辨率的中国南海台风模式预报系统CMA-TRAMS,提前6天就预报出它可能在我国沿海首次转向。”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旭斌说。

守护“蓝色”粮仓安全,也是气象部门的不懈追求。从“靠海吃海”到“网箱养殖”,广东气象部门成为海洋探索之旅中的“积极分子”。

1月22日,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虾塘养殖人员正在检查虾塘水质水温 图片来源: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气象局

聚焦捕捞业和养殖业,广东省气象局加强卫星遥感核心技术攻关,开发要素影响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和综合作业风险预警产品,为省级农业产业园海水(对虾)养殖提供服务。“省气象部门面向3个养殖阶段、8个作业场景打造了实时风险预警模型,提供对虾养殖精细化服务,减轻了海水养殖过程中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广东南湾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生说。

山东省青岛市气象部门凝聚合力提升海洋气象分区精准预报能力,与市交通运输局等六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了海上气象预报预警分区方案 (试行),针对胶州湾海域、黄岛沿岸海域、青岛市区南部沿海、崂山东部及即墨海域、青岛近海海域共5个海区特点和需求,每天发布2次5个海区未来3天逐12小时天气预报。

“根据气象部门的海区分区预报,2023年9月的冷空气过程未对该海域渔船产生影响,渔民正常出海,一天的海鲜毛收入达5000万至6000万元。”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镇长于悦说。

放眼同在胶东半岛的烟台市蓬莱区,全国首个海洋经济开发区——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在此成立。烟台市气象局也开展海上分渔区精细化预报,加强与海事、港航、搜救、打捞、航标等部门协同联动,并建成全国首个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气象站。

在辽宁省庄河市黑岛镇的“海洋牧场”,养殖户已经用上了有“掌上气象台”的智慧水产App,既能在暴雨等天气来临前“心中有数”,又可以实时监测牧场的水温、溶氧等关键气象要素。

乘风!全力赋能海洋经济蓬勃发展

渤海之畔,天津因河而建、向海而兴,“海洋经济”成为其发展的关键词。2023年前三季度,天津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26亿吨。天津港按下“智慧港口”规划建设的“快进键”,也对气象监测能力、预报预警服务水平提升提出新需求。

天津气象部门紧跟步伐,通过牵头环渤海海洋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及技术支撑工作,为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提供国际海事责任区海洋气象情报信息;除了开展港口、航线、海洋工程等气象保障服务外,还将地理、船舶、潮位信息与海洋气象信息相融合,实现海洋气象精细化预报要素智能提取和可视化产品快速制作。

“现在,集装箱船二次引航预排成功率由40%提高到70%以上,为港口、船舶公司增加营业收入2.8亿元以上。”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副经理李秋说。

江苏海上风电气象服务保障平台 图片来源:江苏省气象局

江苏可利用的海上风电资源占全国60%,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全国46.5%。“蓝色经济”如何“出圈”?当地气象部门也在探索着答案,围绕海上风电气象服务加强技术攻关,形成基于风电场位置的未来5天逐小时的10米风、100米风、雷电概率、降水量等预报产品,并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智能气象服务系统。

“该系统应用后,风电场年发电量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荣说。截至2023年11月底,江苏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超过1100万千瓦,占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的37%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如今,江苏气象部门已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海上风电场选址、规划、建设、运行、生产入网的整个生命周期,精细化气象服务成为推动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的“新能源”。

在世界最大的海岛型人工深水港——上海洋山深水港,从船舶安排到设备保护都离不开气象预报预警的“守护”。2023年8月,洋山北自动气象观测站在小洋山岛最北侧堤岸上正式“落户”并运行,小洋山岛港区和码头实现了气象观测全覆盖。

2023年12月13日,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索拉瑞斯”轮安全靠泊洋山港码头 图片来源:洋山港海事局

进入冬季天然气用气高峰期以来,LNG船舶进出洋山深水港的艘次增加明显。2023年12月13日,大型LNG船“索拉瑞斯”轮安全靠泊上海洋山港液化天然气码头,进港卸货6.1万吨,13.4万立方米。

这样的“天气窗口”来之不易。自12月10日起,洋山港海事局接连收到来自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的冷空气影响提醒和精细到逐3小时的洋山海区阵风预报,紧急协同各方提前安排LNG船舶进港卸货,同时基于预报倒推撤离时间,全力保障“索拉瑞斯”轮进出港航道安全畅通。最终,“索拉瑞斯”轮抢在上海受到首个寒潮影响的间隙,顺利卸货。

海洋经济发展到哪里,气象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多地气象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拓领域、填空白、求实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部门积极融入海洋经济,开展海洋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和风险预估,北部湾港口、码头和石化园区都被收到了海陆一体化智能网格预报这张“网”中。

位于福州至厦门航线船舶“拓远”轮上的穿梭船舶气象观测站已经建成,随着船舶运行投入使用,标志着福建省首批政企共建集装箱船舶气象观测站成功落地,近海气象观测布局得到优化。

在浙江省舟山市,首个海洋工程环境高温监测站在岱山华丰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成启用,可实时监测海洋工程企业生产环境下的混凝土下垫面近地面气温、混凝土下垫面温度、钢板下垫面温度等,填补了舟山市海岛地区海洋工程企业高温监测服务的空白。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气象局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赣榆分公司依托海洋卫星宽带技术,向210艘渔船推送海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让预警信息不再“晚来一步”。

乘风破浪潮头立,砥砺奋进向未来。气象部门将持续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在服务保障海洋强国建设上行得更稳、更远。(袁迎蕾、黄婧怡、施思、莫云音、王天巍、林泽磊、谢彤、赵婷、于芳、欧阳易佳、陈晓颖、孙啸、朱晔、黄姿娜、林敏丹、王郭琪、程娅蓓、陈昌宏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