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参加贵州铜仁市气象局机关支部党员主题日活动,参观了坐落在万山区国家矿山公园的“铜仁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基地为全国首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党员干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基地陈列馆,笔者有幸看到了气象部门曾使用过的水银气压表藏物,听讲解员讲述了关于水银气压表的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1987年5月,时任国家气象局(现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在第10届世界气象大会上当选为世界气象组织主席,成为我国在联合国专门机构中首先担任这一高级职务的人,之后又连任第11届主席,这反映了我国在世界气象组织中的影响和作用。
然而,1993年世界气象组织颁布实施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当时我国生产气象仪器的水银纯度达不到世界要求,气象观测数据也未能达到国际标准,这严重影响了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世界水文循环观测系统的组网建设进程。
为了国家荣誉不受影响,进一步提高我国气象观测的精度,国家气象局需要更高纯度的水银填充水银气压表,以观测到国际标准的精度,因而对水银的纯度要求为小数点后的“7个9”。
高纯水银属于国家用于精密仪器的战略资源,当时只有美国拥有纯度为“7个9”的水银,并拒绝出口中国,即使通过第三方国家辗转,也只能获得10克的数量。为此,国家下达了研发纯度为“7个9”高纯水银的任务,首次接受这一任务的是国内一家科研机构,然而以失败而告终。
最终,这一任务落到了贵州汞矿科研所。当时,设立在万山的贵州汞矿已进入资源枯竭时期,职工连续五个月发不出工资,国家下发的科研经费只有50万元,要求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为了完成国家交给的提取纯度为99.9999999%水银这一涉及国家荣誉的重大科研任务,汞矿科研所又贷款120万元,组织300多名职工,克服重重困难,每天24小时毫不间断地研发值守,苦战50天,提前四个半月攻下了这一技术难关。在国内最高“6个9”的基础上,以12次蒸馏提纯提取了129公斤纯度为“7个9”的水银上交了国家,迅速提高了我国气象观测仪器的精确度,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万山,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行政特区,被誉为“中国汞都”,有着两千多年的汞矿资源开采史,是我国悠久工业文明的见证,也是贵州最早反帝反封建工人运动萌发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最困难的时期,万山汞矿为国家偿还了大量苏联外债,周恩来同志称万山朱砂水银为“爱国汞”。2008年特大冰冻灾害天气中,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万山汞矿视察慰问困难老职工,2013年批示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
现在,新万山行政中心坐落在铜仁市主城区并成功转型发展,原汞矿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修缮性保护开发为国家矿山公园,打造了怀旧观光旅游休闲的朱砂古镇4A级景区。万山从一度落寞到现在的绿色崛起,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转型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