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预警
【公示公告】 安顺市气象局关于... 【公示公告】 市气象局关于成立... 【公示公告】 ‌推进国家安全体... 【公示公告】 ‌国家安全是民族... 【公示公告】 ‌维护国家安全是... 【公示公告】 ‌深入学习党的二... 【公示公告】 安顺市气象局关于... 【公示公告】 2025年安顺市人工... 【公示公告】 贵州省安顺市气象... 【公示公告】 贵州省安顺市气象... 【公示公告】 安顺市气象局关于... 【公示公告】 市气象局关于成立... 【公示公告】 ‌推进国家安全体... 【公示公告】 ‌国家安全是民族... 【公示公告】 ‌维护国家安全是... 【公示公告】 ‌深入学习党的二... 【公示公告】 安顺市气象局关于... 【公示公告】 2025年安顺市人工... 【公示公告】 贵州省安顺市气象... 【公示公告】 贵州省安顺市气象...
当前位置: 安顺 > 新闻资讯 > 气象热点

直击高原暴雨预报“天花板” 护航成都世运会 高原致灾气象过程多平台综合观测试验启动


来源: 时间:2025-08-07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7月21日,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联合四川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局以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启动高原致灾气象过程多平台综合观测试验。据悉,该试验采用地基观测站网、空基无人机、天基卫星“三位一体”协同观测的方式,旨在破解高原暴雨预报难题,提升灾害预警能力,并为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提供保障服务。

  青藏高原东部被称为连接“亚洲水塔”的“闸门”,这里不仅是降水集中区,也是高原低涡、西南低涡等致灾天气系统的发源地。这些系统东移后常易引发四川盆地、长江流域出现极端暴雨,导致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然而,受限于高原复杂地形,致灾天气系统的精细结构和演变机制仍是未解之谜,更被视作预报难度“天花板”。

气象工作人员在日干乔高寒湿地综合观测场安装气象自动观测站。 图/文 余佩沛

  此次试验采用地空天平台协同观测,通过300公里至30公里多尺度空间加密观测,捕捉高原低涡、西南低涡的三维热动力结构和云微物理特征,为改进数值模式、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以四川红原气象站为中心站,设置300公里、100公里、30公里三种空间尺度加密观测:300公里观测区内11个业务高空观测站的探空观测由一日2次加密至一日4次,红原气象站加密至一日8次;在100公里观测区内增设4个临时探空站,进行一日4次探空观测;30公里观测区内增设3个观测点,开展旋翼无人机垂直温湿探空观测和激光测风观测,获取水平尺度为30公里的边界层观测数据。与此同时,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调派大型气象无人机,搭载下投探空系统、机载温湿廓线仪、毫米波云雷达等设备,对高原天气系统实施“追踪式”观测。针对重大天气过程,风云四号B星启动加密扫描模式,对试验区域实施百米级分辨率、分钟级时间间隔的加密扫描。

  此次试验还增设了高原天气系统东移过程雷达组网协同观测,在康定至雅安之间增设多部雷达,实现“无盲区”观测,为捕捉高原天气系统东移关键过程提供支撑。所有观测数据还实时传输至成都世运会气象台,为预报员分析中尺度天气系统及其降水影响提供参考,并快速接入西南区域数值预报系统,向成都世运会气象台提供定制化产品,保障开幕式及户外赛事安全。

(作者:伍清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