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难点究竟卡在哪里?”“预警信息如何更快抵达受威胁群众?”8月11日,一场直击要害、求真务实的复盘会在黔东南州气象局举行。面对2025年“6.18-28”都柳江流域重大洪水灾害的严峻考验,黔东南州气象局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将复盘会作为锤炼核心能力的“练兵场”,组织全州气象精锐力量,刀刃向内、深挖细究,誓要啃下洪灾预报预警中的“硬骨头”,淬炼守护“两江一河”安澜的气象防灾“真功夫”。

复盘会直面问题、深挖根源、凝炼经验。从江、榕江、丹寨、雷山、剑河、凯里等6个重点县(市)气象局及州气象台依次走上“剖析席”,围绕那场持续强降水引发的流域性洪水,将服务链条上的“硬骨头”一一摆上台面。与会单位不回避、不遮掩,坦诚交流在实战中暴露的薄弱环节。州气象台运用详实数据与科学模型,对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生消演变和预报服务全流程进行了技术“显微镜”下的深度扫描,揭示了预报偏差的关键节点,为全州业务人员理解此类复杂天气的预报“硬骨头”提供了扎实依据。同时,会议也积极挖掘凝练了基层在应急服务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做法。
“剖”是手段,“淬”是目的。基于深度剖析,会议精准锁定五项淬炼“真功夫”的核心任务。一是啃下“流域靶向”硬骨头,全面摸清都柳江等重点流域灾害风险家底,建立动态风险数据库;重构优化覆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的全链条业务流程,实现气象服务与流域防灾需求的“齿轮精密咬合”。二是攻克“预警跑赢”关键点,深化雷达、卫星等多源资料融合应用与智能算法研发,提升短临预报预警核心技术水平;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打通预警传播“最后一公里”,确保预警信息“发得出、传得快、收得到、用得上”。三是锻造“科技硬核”杀手锏,集中优势力量,专项攻关梅雨锋西段强降水及黔东南山地致洪暴雨的物理机制与预报模型;建立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绿色通道,将“实验室智慧”转化为“预报台战力”,增强对极端灾害的“未战先察”能力。四是筑牢“装备韧性”生命线,加速推进移动应急气象站部署、固定站智能化升级、高可靠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及关键备份电源保障等项目落地,打造“风雨冲不垮、洪水淹不断”的立体化气象监测预警网络。五是淬炼“人才尖兵”硬本领,强化基层预报预警核心人才培养,深化气象人员嵌入地方应急指挥中心联合值守机制;在实战中锤炼其灾害风险研判、决策建议、信息解读的“硬核”能力,使气象参谋作用在防灾一线“看得见、叫得应、用得好”。
会议强调,复盘会是“磨刀石”,更是“冲锋号”,全州气象部门要将此次深剖“硬骨头”的成果,转化为提升业务能力与服务效能的“真功夫清单”。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焦问题抓整改,聚焦能力促提升,聚焦实战求实效。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持续淬炼预报预警的精准性、服务的主动性、支撑的权威性,真正将气象防灾减灾的“真功夫”练强练硬,为守护黔东南州江河安澜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经得起风雨考验的铜墙铁壁。
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各县(市)气象局设分会场,主会场省局减灾处、预报处、气象台相关负责人到会指导,州局领导班子、业务科、气象台、服务中心、保障中心负责人参会,各县(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在分会场参会。图为复盘会现场。(文图:杨滨璐 审核:姚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