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组织召开2025年全州气象高质量发展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推进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全省气象工作会议精神和州委第十一届九次全会、全州“两会”精神,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州政府副州长陆再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4年气象事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气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效益显著增强,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气象支撑。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气象事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继续做好项目谋划,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气象科技创新水平,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效益。

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局州合作协议收官之年,全州上下要锚定目标,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要以项目建设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重点覆盖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生态功能区及旅游景区;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改造和列装;实施基层台站现代化提升工程,推动气象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以优化服务提升气象应用化水平。推进“24631”“6312”递进式服务机制落实,强化交通、农业、能源等领域场景化服务;推动气候资源开发,打造“气候经济”新模式,建设气象康养示范区;完善全媒体矩阵,扩大“黔东南气象”品牌影响力。要以科技创新提升气象科技化水平。加强灾害性天气机理研究,攻关智能网格预报等核心技术;健全气象科研激励机制,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以责任压实提升人影专业化水平。严格落实人影经费保障,确保弹药、装备、人员“三到位”;加大主动防灾作业力度,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在防雹减灾、增雨抗旱、森林防(灭)火、能源保供、生态修复、空气质量改善、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保障能力。
会议要求,要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强化保障支撑,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健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支持气象基础能力建设,科技、教育、人社部门要对气象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引进培养等大力支持。要严格督导落实,加大对各县(市)人民政府督导力度,确保气象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会上,州气象局通报全州气象高质量发展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情况,麻江、天柱作现场交流发言,其他县(市)作书面交流发言。
会议以视频形式开至县级。(文图:杨昌达 审核:姚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