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防汛救灾凝聚战斗合力 气象护航村超赛事重启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9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洪水可以漫过草坪,但对生活的热爱永不沉没,活力四射的村超回来了!”7月26日,随着央视体育名嘴贺炜富有激情和诗意的现场解说,“2025感恩雄起·贵州超力量”村超赛事在万人欢呼中重启帷幕。赛场外,一辆印有“贵州气象应急”字样的特种车静静驻守,车载雷达不停转动,闪烁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这是贵州省气象局为村超赛事重启量身定制的气象服务,成为榕江灾后重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暴雨中的“数据突围”

6月18日至28日,贵州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都柳江、平江河、寨蒿河上游连续出现特大暴雨,水位迅速上涨,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三条河流交汇处的榕江遭遇超五十年一遇的洪水袭击,两度被淹,洪水造成道路冲毁和断电断网,十余个气象监测站点长时间陷入“瘫痪”。“当时连基本的气象数据都传不回来,灾中服务保障如同盲人摸象。”榕江县气象局局长张超回忆。

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省气象局第一时间协调3套智能气象站和一批配件前往支援,并在中国气象局支持下,将卫星、雷达等多源气象实况资料进行融合,为榕江提供“数据补盲”。“我们开发了多源融合、快速更新、国省共享的气象实况分析产品,在重大天气过程和重要活动保障时为省级提供技术支撑。”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数据研究室副主任谷军霞说。

作为防汛救灾气象核心支撑,榕江雷达站的运行牵动着国、省、州、县四级气象部门,暴雨如注,雷达虽能运转,但数据通道却处于中断。黔东南州气象局连夜派出骨干业务人员,奔赴榕江县气象局,在断网的雷达楼搭起临时指挥部,并协调通讯部门启动基站应急优先保障,“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坚守阵地、争分夺秒,尽快恢复数据传输。”黔东南州气象局局长杨绍洪说。技术人员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蹚过淤泥,在村寨废墟上重新架设监测设备。“我们有平时成熟的应急流程,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设备调试,有人保障通讯网络,做到步骤有序、应对有力。”黔东南州气象局装备保障中心余代辉说。

这是一场与洪水的接力赛,省里定调子、州里架桥梁、县里守阵地,目标只有一个:让雷达数据“活”过来!大家在风雨中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用汗水和努力诠释着责任与担当。6月29日,雷达站数据恢复的信息传来,临时指挥部里一片如释重负的欢呼。

7月8日,暴雨退去后的榕江,淤泥未干,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昌兴率队赴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调研气象灾后重建工作。在榕江村超球场及场坝街、三江码头等重灾区域,看着被洪水浸泡过后满目疮痍的自动气象站,李昌兴强调:“监测预警是气象防灾减灾的“前哨”,应急观测设备要立即升级、尽快到位,这不仅是填补灾中观测空白的迫切需求,更是守护灾后重建生命线的关键举措。”

随后,省气象局抓紧落实省委、省政府“暴雨监测预警不漏”的要求,7月19日完成全部雨量站恢复运行,榕江气象监测网络满血“复活”;7月25日,气象应急观测机动车载平台开赴村超赛事重启活动现场。

赛场边的“分秒守护”

7月26日,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喻桥带队,组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组,携带最新升级的气象应急观测机动车载平台进驻现场,并参加赛事安全保障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的联勤值守。监测、预报、服务各司其职,分钟级实况数据、逐小时滚动预报、定点式预警提示,形成了村超赛事全链条气象保障体系。

气象应急观测机动车载平台具备四大功能:一是卫星通讯站,摆脱对地面通讯网络的依赖,在地面通讯设施受损、信号中断的极端环境下,依然能保持稳定的通信链路,为应急决策和指挥调度提供不间断的信息通道。二是应急观测站,搭载多种高精度气象观测设备,实时采集气温、湿度、气压、降水量、风向、风速等基本气象要素,为气象预报预警、灾害风险评估提供第一手的观测资料。三是移动气象台,可访问省、市、县现有业务系统,将短临预报、预警制作、决策服务等功能转移到现场,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应急需求快速部署到指定区域。四是临时指挥部,搭建现场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的核心场所,为现场气象保障团队提供功能完备的指挥空间,配备高清显示屏幕、指挥调度系统等,让现场指挥人员全面掌握气象态势。

“气象应急观测机动车载平台是贵州省气象部门落实观测即服务理念的重要举措,通过榕江灾后重建气象技术保障的实战演练,实现气象监测预警提档升级。”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曹凯明说。

“气温35.5℃、风向偏东、风力1.8米/秒、相对湿度49%,预计赛事期间以多云间晴为主。”26日14时,村超现场气象预报员李力在气象应急观测机动车载平台的屏幕前,利用通讯系统向赛事主办方实时提供现场天气实况和滚动预报。此时,球场内球迷正为精彩进球欢呼。“气象部门的保驾护航,是村超重启的重要保障。”省公安厅陈宇航警官感慨。

当足球再次划过榕江的蓝天,这片土地的故事已超越体育本身,成为气象赋能灾后重建的生动范本。当终场哨声响起,万人欢呼震彻云霄时,气象应急观测机动车载平台的雷达天线仍在缓缓转动。这场重启的村超,不仅是足球的胜利,更是一座城市在风雨后重生的见证。那些在暴雨中逆行的身影,那些在屏幕前闪烁的数据,那些在村寨里扎根的监测站,共同编织成一张守护生命与希望的“气象安全网”。——这或许就是村超赛场外最为动人的气象故事。(李兰兰  杨昌达)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局

技术支持:贵州省气象服务中心(gz12379@vip.sina.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新华路翠微巷9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0412号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2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