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省局动态
贵州省气象局召开落实《贵州省汛期强降雨防范应对“五有”工作机制》工作部署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5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安排部署汛期强降雨防范应对相关工作,7月25日,省气象局召开落实《贵州省汛期强降雨“五有”防范应对工作机制》工作部署会。

会上,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昌兴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以“五有”机制为抓手,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提升强降雨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充分肯定了“三个叫应”机制在防灾减灾中的突出成效。数据显示,自2011年该机制实施以来,全省因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较2006-2010年下降超90%,成功应对正安大暴雨、三都山体滑坡等重大灾害,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

李昌兴指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省气象干部职工的担当奉献,也印证了“主动作为、关口前移”的重要性。他代表省局党组向全省气象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并强调要传承优良传统,在新机制下再立新功。

面对今年上半年极端天气造成的44人死亡、近百亿元经济损失的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省防指修订完善“五有”工作机制,明确气象部门职责为“及时发布强降雨预报预警,第一时间报告同级党委、政府负责人,通报同级党委、政府值班室和应急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逐级叫应下级气象部门,并向社会发布。县级气象部门要将强降雨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至乡镇(街道)”。

李昌兴强调,新机制对气象预报预警提出更高要求,需重点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末端叫应”向“前端预警”转型。强化暴雨预警精准度,滚动发布雨情实况,为政府联动提供支撑。二是从“单一服务”向“多维支撑”拓展。深化与水利、自然资源部门数据共享,联合发布山洪、地灾风险预警,推动灾害预警向风险预警延伸。三是从“机制创新”向“能力跃升”突破。加密暴雨易发区监测站建设,实现行政村分钟级雨量监测,结合《贵州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补齐短板。

会议部署了汛期气象服务四大重点任务: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气象预警嵌入应急联动体系,坚持重大信息直报党政领导,用好“24631”递进式服务机制。二是攻关预报技术。组建预报技术攻关大团队,研发山地强降雨致灾模型,力争提升大暴雨预报准确率,建设智能网格预报系统。三是深化强降雨与洪水关系技术研究。加强与水利部门联动,利用降雨和洪峰时间差优化调度,发布精细化预报产品。四是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问责。加快修订完善相关业务制度,建立实用的新型业务技术体制,强化“观测即服务”,推动业务“咬合式”发展。围绕不漏测、不漏报、及时预警等,对每一次重大降雨过程开展查找监测盲区、查找预报偏差、查找服务漏洞“三查”复盘,对履职不力者严肃追责。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会议要求全省气象部门深刻领会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夯实气象服务基础。李昌兴号召全体干部职工传承“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省局各内设机构、各直属单位、新气象公司主要负责人在省局主会场参会;各市(州)、县气象局设分会场。图为会议现场。(文图: 徐艺真)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局

技术支持:贵州省气象服务中心(gz12379@vip.sina.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新华路翠微巷9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0412号  京ICP备05004897号  网站标识码:bm542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