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2月24日下午,在贵州贵阳城郊中坝立交桥下,贵州蓝天救援队队部一间不足60平方米的玻璃房内,4名救援队员正整理着文字材料,分析2024年度救援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
贵州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08年,2012年7月正式注册,是贵州成立最早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间救援队伍之一。
说到救援,贵州蓝天救援队队长王毅认为天气信息非常重要。因为天气信息的精准度和及时性直接关乎救援队员的安全、关乎受灾群众的安全、关乎救援任务的成败,是救援队伍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每次救援,气象信息是安全救援的另一只‘眼睛’。”
打好天气组合拳,救援安全有保障。王毅说,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时,政府部门均设有现场救灾指挥部,其中气象部门作为重要成员之一,会定期通报天气情况和未来天气趋势。而蓝天救援队自己的前沿指挥部,不能仅仅依靠现场总指挥部的气象信息行事,还得借助天气软件、第三方提供的气象情报、自主观测等方式打好天气“组合拳”。
2024年6月21日到23日,贵州省安顺市出现特大暴雨。在得知蓝天救援队需掌握及时、精准的气象信息后,安顺市气象局安排专人对接救援队,及时通报水淹区雨情和天气演变形势、上游降水情况、山洪风险提示等。
从6月21日晚到22日,蓝天救援队多次转场不同水淹区救助受灾村民,其中在西秀区轿子山镇水洞村安全转移100余名群众。在气象数据的支持下,蓝天救援队和其他救援队伍共同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道,那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期间共计转移受灾群众400余人。
2024年初春时节,贵州省多地出现山火,全省多支蓝天救援队积极参与灭火行动。作为奔赴一线的“蓝天人”,王毅率队到贵阳城郊的王宽村扑救山火。为确保队员安全和高效灭火,王毅再度依托气象部门提供的风向、风速等气象信息开展工作,筑牢灭火的安全防线。
王毅坦言,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当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时,只有强化安全意识,重视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果断采取必要措施,才能有效减少人员伤亡。他举例,前几年自己组织小学生到北京市开展夏令营活动,到达第二天当地就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后来只能将娃娃们“关”在下榻酒店开展活动,等预警解除后才到户外继续夏令营活动。他说:“尽管最终超出了预算,但生命安全必须放在首位。”
“国内救援还好说,到了国外有时就不是那么一回事。”王毅说。出国救援,首先需要掌握当地的气候条件、人文地理、民族风情等信息,将所有情况摸清楚后再发给队员知晓,做好安全提示。此外,还需要依托世界气象组织、中国气象局提供的信息支撑科学、高效实施救援任务。图为蓝天救援队在贵州安顺市开展内涝救援。(石奎 金松瑜 李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