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贵州“三个叫应”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运用后,贵州再次在防灾减灾领域率先迈出步伐——由贵州省委组织部“做媒”,在两年时间内,先后组织全省83名分管气象工作的县(市、区、特区)政府领导参加了气象防灾减灾专题研讨班,助力县级政府在防汛抗旱决策调度中利用气象知识做到“脑中有弦、肩上有责、心中有数、手中有招”。
夯实基层发展基石,83名县级领导脱产轮训
县级政府是落实县域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气象防灾减灾、安全度汛的主导力量。
贵州气象部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 年)》蓝图,推动中国气象局、贵州省政府《共同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中国气象局关于支持气象服务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实施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的落实,组织县级政府分管联系气象工作的领导开展轮训。
2022年初,贵州省气象局明确了在全省举办气象防灾减灾专题研讨班的计划,轮训对象为各县(市、区、特区)政府分管气象工作的领导。通过与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和贵州省委组织部沟通协调,最终由省委组织部和省气象局共同行文,分批次对全省83名设县级气象机构的分管气象工作的县(市、区、特区)政府领导进行脱产轮训。在培训中,各有关专家结合贵州典型气象灾害和近年来极端天气影响,分别开展专题报告、专题辅导、讲座和案例教学。
今年8月11日,随着第二批46名分管气象工作的县(市、区、特区)政府领导完成为期5天的理论学习、研讨和观摩考察,轮训率达100%。轮训工作在贵州省实现全覆盖,为各县域气象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推动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提供了有力保障。
凝共识找方法,解决气象防灾减灾实际问题
“我认为坚持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这既是理论,更是经验和实践!只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体现。”曾参加过去年研讨班学习的贵阳市修文县副县长朱启军说。
“贵长”牌猕猴桃是修文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当地种植面积达16.7万亩。为有效防御冰雹灾害,减少其对猕猴桃种植造成的损失,修文县政府今年再次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建设工作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中。目前,已完成一座标准化作业站的建设,另两座标准化作业站也将在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前想得更多的是只要预报准就能果断调度防汛抗旱,后来觉得这远远不够。如果没有人工干预作后手,猕猴桃产业不可避免会遭受冰雹灾害影响。”朱启军说。
参加轮训的安顺市平坝区副区长彭超认为,首先要明确目标,清楚自己来学什么、做什么、提高什么,才知道回去后如何更好开展工作。彭超表示,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象部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在防汛救灾中有重要作用,还能赋能为农服务、乡村振兴等。当前,平坝区气象局正积极融入政府防汛救灾信息“中枢”建设,在今年6月18日的特大暴雨服务中,气象部门递进式服务为乐平村安全转移90人提供了有力决策支撑。
在研讨班分组讨论中,学员对防范气象风险意识仍需加强、气象基础设施距高质量发展有较大差距、气象资金保障不到位等具体问题产生共识,并就气象高质量发展融入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生产安全等进行探讨。
开好局起好步,气象高质量发展和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在轮训持续开展的两年间,变化悄然发生着。
聚焦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 年)》,在中国气象局党组和贵州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贵州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中取得初步成效。目前,5个市(州)政府印发了气象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6个市(州)政府与省气象局签署局市合作协议。地方政府对气象事业投入力度加大,切实加大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经费保障力度。
2023年上半年,贵州全省自然灾害以干旱、风雹及洪涝灾害为主,局地发生地质灾害、低温冷冻灾害。与前5年同期均值相比,紧急避险和转移安置人次、倒塌房屋户数、直接经济损失、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减少 87.6%、83.7%、52.8%、50.7%,气象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83名分管气象工作的县(市、区、特区)政府领导的结业不是终点,是更好综合所学理论知识,精准组织调度气象防灾减灾的新起点,将为贵州坚定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力以赴做好极端天气和汛期气象服务奠定坚实基础。(石奎)